EP29打包這份風景攻略,時光交錯的共情——徐霞客遊記(四)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巖。」四月六日,徐霞客一行人凌晨時離開明巖寺,走了六七里路到達寒巖。 「石壁直上如劈,仰視空中,洞穴甚多。」石壁像是刀劈一樣直上聳立,往上看去,有很多洞穴。 「巖半有一洞,闊八十步,深百餘步,平展明朗。」在岩壁半山腰高的地方有個洞穴,八十步寬,一百多步深,洞穴裡平坦且光照明亮。 「循巖右行,從石隘仰登。」循著山巖右邊走,從岩石中一條狹窄的縫隙攀登上去。 「巖坳有兩石對聳,下分上連,為鵲橋,亦可與方廣石梁爭奇,但少飛瀑直下耳。」山巖下凹處有兩塊對立的石頭,下方分開但上半部是連在一起的,被稱作鵲橋,這座鵲橋倒是可以和方廣寺的石梁在天台山奇景排行榜裡爭個高下,就是可惜在少了飛流直下的瀑布。 「還飯僧舍,覓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回到僧人的住處用飯,然後找到竹筏渡溪,順著溪流到了山下。 「一帶峭壁巉崖,草木盤垂其上,」這片地帶都是陡峭的岩壁和險峻的山崖,荒草盤附岩壁上,還有些伸出的樹枝垂落其間。 「內多海棠紫荊,映蔭溪色,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這些草木大多是海棠和紫荊,花蔭濃密樹影綽綽,紛紛倒映在溪面,而陣陣香風拂面吹來,到處都是玉樹蘭花,芳草繁華。 「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到了一山嘴處,石壁直直插入到溪澗底下,澗水又深又急,四周沒有可以容身行走的地方。 「壁上鑿孔以行,孔中僅容半趾,逼身而過,神魄為動。」只有石壁上鑿有讓人行走的小孔,孔很小,只能容納半隻腳,要身體貼緊石壁才能過去,過程讓人驚心動魄。 「自寒巖十五里,至步頭,從小路向桃源。」從寒巖走十五里路就到了步頭,再走小路去桃源。 「桃源在護國寺旁,寺已廢,土人茫然無知者。」桃源在護國寺旁邊,可是護國寺已經荒廢,當地人都弄不清確切地點。 「隨雲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墮,竟無宿處,乃復問至坪頭潭。」跟著雲峰僧人穿行在彎彎曲曲且雜草叢生的小路上,已經是日落時分,還未找到可以住宿的地方,只好一路詢問著來到坪頭潭。 「潭去步頭僅二十里,今從小路,反迂迴三十餘里。」到了才弄清原來坪頭潭跟步頭兩地僅隔二十里路,今天在小路里一通亂竄,走了三十餘里路,反倒迂迴多走了好些冤枉路。 「宿。信桃源誤人也!」總算是找好住處歇息了,這時算是切身體會了一把天臺山的桃源和陶淵明的桃花源一樣讓人迷失方向,找不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