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1的文章

EP5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二)——遊走遵守道義的太保學生與祈求和平的乖乖牌學生之間,「熱血」的校園生活(那個胡作非為的班長!)

不知道大家對自己國中的班級還有沒有印象?我讀書的時候,國一到國三不會再分班,而東野圭吾就讀的國中是每年都有分班的,而他是這麼簡潔有力又精闢的一句話描述他就讀的 H 中:「那時, H 中是個連愛哭鬼都哭不出來的惡霸學校。」 沒想到好不容易在他們絲毫不能大意的城鎮裡學會怎麼活下去,接著要面臨這麼水深火熱的國中學生生涯,他上頭有兩位姊姊,他們都是讀同一所國中,把這所 H 中名聲弄得這麼可怕的就是高他大姊兩屆的學生,並被稱為「恐怖的十七屆生」,根據他大姊所言,那屆學長姐打架、鬧區滋事、廁所抽菸、走廊聚賭、體育館後方是私刑場等等,劣跡斑斑,連老師也遭到暴行,那十七屆學生畢業後,就沒再出現那麼惡劣的學生了,所以東野的父母看著他們大女兒順利熬過國中三年也沒學壞,嘴巴上說著「早知道當初讓大女兒去念私立中學」但實際上做的是把二女兒和兒子也送了進這所國中, 且 東野入學的那年,恰逢大阪萬國博覽會,社會風氣影響下學校氛圍是很開朗的,所以就在大家都快遺忘那「恐怖的十七屆生」時,出現了一批無可救藥的學生,人稱「瘋狂的二十四屆生」,沒錯哦,就是東野圭吾那一屆。 通常都是升上國三才會比較囂張,但是「瘋狂的二十四屆生」國二就開始顯露風範了,所以在國二升國三的分班,東野圭吾分班前的祈禱不是甚麼「希望分到有正妹的班級」、「希望不要分到班導是老太婆或糟老頭的班級」,而是「請保佑我換到個和平點的班級吧」這樣卑微的心願,但是當他推開教室門的時候,大家公認的不良分子幾乎都在教室裡,當下就覺得太悲慘了,甚至懷疑是學校的陰謀,可是一想到他自己平時也很常頂撞老師,就默默地吞下哀怨了。 當然除了太保學生還是有一部分乖乖牌的一般學生的,因此上課的時候,教室就會出現涇渭分明的情況,前半部坐的都是想上課的一般學生,後半部則是太保學生,有的打橋牌,有的看 A 書,甚至性騷擾女同學,這樣發出的聲音干擾到老師,有一次他們的數學老師受不了大吼了一聲讓太保學生安靜,就有一把雕刻刀飛射過去,直接插在講桌邊上,自此沒有老師敢再維護秩序。 書裡面有一篇東野圭吾之後上高中時,不同國中升上來的同學,在幫自己曾經讀過 H 中的朋友打抱不平,義憤填膺的他口中的 H 中是這樣的:「不知道別班是怎樣,可是她念的那一班真是惡劣到了極點。上課中賭博,隨便走出教室,還在隔壁的音樂教室抽菸。老師也死心了,懶得罵他們。而且連班長都一起胡作非為,

EP4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一)——好不容易才學到活下去的訣竅,這是個絲毫不能大意的城鎮(真的不是災難片!)

  我大學時期非常沉迷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總到學校的圖書館搜刮他的推理小說來看,不過當時看的速度很快,現在反倒有些故事劇情記不太清楚,除了幾本特別喜愛的、或是有看過改編日劇的,才會印象深刻記住情節,例如:紅色手指、流星之絆、偵探伽利略、嫌疑犯 X 的獻身、白夜行、時生、黎明破曉的街道、解憂雜貨店、夢幻花……等,不過不論知道東野圭吾與否,若要推薦給人閱讀東野圭吾的書,我的首選推薦就是這本小品文集——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 這本書由許多小篇章匯集而成,也很適合作為隨手、廁所或是睡前讀物,內容是東野圭吾描寫他青少年時代的回憶,直白率性又幽默風趣,假設你正好有這本書,可以一同翻閱。 一般我們翻開書都會先看到作者簡介,通常就會看到作者幾年出生,甚麼年間出版甚麼書又獲得過甚麼獎項等等,我通常都是跳過的,因為個人認為文字通向一個人的內心,從文字認識這個作者是最好的方式,畢竟被記錄的某某年所出版的書或是某某年獲得的榮耀與成就太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要認識東野圭吾這個人,「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就是個很好的媒介,稍微跳一下順序,從「絲毫不能大意」這篇開始,當時他讀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當時會有不少賣騙人玩意的大叔在他們城鎮,外型特色很雷同,都會騎著腳踏車,後座綁著一個大包包,打開來就能擺出小店舖,然後鎖定判斷力比較低的小學生賣東西。有的大叔會真材實料的魔術,但是賣的是騙人的魔術道具,然後用些話術激勵購買慾,像是「這些東西本來在百貨公司要賣三百元,今天特惠兩百元」、「這些東西價值一千元,但今天祭典特價一百元」諸如此類,試想一下,東野圭吾 1958 年出生於大阪的,小學三四年級差不多是十歲,也就是 1968 年, 50 年後的今日一樣看得到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兜售話術,也是讓人忍俊不禁了。更好玩的是東野文中就說了這種價值一千只賣一百的讓人覺得很不老實,但當時的他仍是站在攤位前觀看很久並且買了,事後當然是憤怒的發現被詐騙;也有的是圍觀了抽獎小遊戲,跟著小夥伴和大叔老闆互相試探是不是詐騙,但是老闆技高一籌唬過小學生,小學生很久以後才識破老闆;也有東野的姊姊購買了好像很厲害的文具產品,但買回家也是騙人的玩意,然後成了姊弟倆一起保守的小秘密,因為當時他們父母就有耳提面命過很多這種騙子,要是被發現真的上當了會被罵得狗血淋頭。 文中有這麼一段話:「大家都被騙過、遭到惡劣對待,好不容易才在這個

EP3日本私房菜分享(二)——老饕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仙台遊,我雖無福消受,但推薦要去的壽司店!)

  簡介日本私房菜 仙台福壽司 , 魚餅 , 吉野家篇分享 個人閱讀體會 結合個人旅遊心得 如果要去日本旅遊,大家的首選會是甚麼地方呢?我曾想過去新宿御苑,體會言葉之庭的氛圍,那首短歌太浪漫太纏綿;也曾想去奈良,買個幾紮鹿仙貝等著一群萌萌強盜來打劫;或是去沖繩,比較近,海鮮吃食等物美價廉。不過最後我選擇的是仙台,因為當時我十分喜歡「孩子們」這本書,作者是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坂幸太郎,他居住在仙台,作品也很常提及仙台風光,看得出來他對仙台喜愛之甚,於是就拍板決定去仙台了,而且我壓根不知道仙台有甚麼好吃好玩的,都是決定去仙台後才上網查詢旅遊攻略的,非常衝動。 時隔幾年,現在我在看日本私房菜這本書,驚喜的發現有幾篇是仙台地區的美食,就認真的找出當時的照片開始回憶比對了。順帶一提,到仙台可以順便去海生館逛逛,我當時非常驚奇日本的海生館標示居然有介紹該種魚該如何食用,真的很實用。 回歸正傳,當時我查詢的仙台三寶有蒲鉾 ( 魚板 ) 、枝豆 ( 毛豆 ) 和牛舌,其中蒲鉾恰好在日本私房菜中佔了一篇,篇名叫做魚餅,直指最著名的蒲鉾就是出自仙台,文中介紹的是阿郎魚餅,這間店在全日本各地百貨都有分店,並採取日本最貴的喜知次魚做原料,加入蛋白、天然海水鹽、澱粉和清酒製作魚餅,沒有使用人工調味品,阿郎在市中心有一間可以參觀的工廠,有一條清溪圍著工廠,養著錦鯉,並讓客人在工廠後面的庭院喝咖啡喝茶,而魚餅吃起來並不如香港的魚餅彈牙,「軟軟的,澱粉居多,魚味不足」。 不過我現在查詢都找不到阿郎蒲鉾店,有一間名字接近的叫阿部蒲鉾店,官網紀錄是從 1935 年創始的,算是現今日本最大的蒲鉾店了,當時我到仙台後,仙台車站裡和周圍有很多店面,甚至我搭車到松島海岸也有一間,我在車站的店面買了炸葫蘆魚餅,和先生兩人走到車站外坐在板凳上,就著寒風一口一口的吃完,覺得魚味確實不太足夠,麵衣有點厚,口味微甜,回台灣了才知道可以選兩個口味:辛口和番茄,但我們買的上面連番茄醬都沒有,不知道是不是我日文太破還是用夾雜英文,店員很緊張就漏了。松島海岸那間店裏頭有小爐子,可以買了魚餅馬上烤來吃,不過那時我們剛吃完午飯太飽了就沒有嘗試,只買了毛豆冰淇淋當飯後甜點,現在想想特別後悔。 在仙台車站附近有間名牌老舖——福壽司,蔡先生文中盛讚:「到了仙台,非去『福壽司』不可。」,之後詳細的描述他第一次到福壽

EP2日本私房菜分享(一)——吃的是回憶,跪著也得吃完(跟作者意外合拍的吐槽大會)

簡介蔡瀾及日本私房菜 燒賣 , 中華丼和中華料理篇分享 日本私房菜是蔡瀾先生的作品,蔡瀾先生是著名的作家、旅遊家、美食家以及電影人,和金庸、倪匡、黃霑並稱香港四才子。這本日本私房菜算是遊記小品文,每一篇篇幅都不長,很適合作睡前讀物或是打發零碎時間的書, 紀錄他在日本各處遊玩和美食,也 有敘述日文和中文料理名稱的差異,文辭平易近人,直爽俐落,喜歡或是厭惡都毫不做作的直言不諱,豪邁中帶著細緻獨到,而且詼諧幽默,妙趣橫生。 首先分享「燒賣」這篇,其實我一直覺得日本人很神奇,他們對中華料理有一種謎一般喜愛和執著?他們有很多所謂中華料理但我們吃起來卻只能發出「喔……」,然後就沒下文,因為不知道怎麼開口吐槽比較好,這點剛好和蔡瀾先生對於日本的中華料理想法一致。 蔡先生燒賣文中開篇就寫道:「第一次嘗試日本人做的所謂『燒賣』,真是難吃的透頂,整個糊裡糊塗。」、「能將食物處理的那麼差,一定有得天獨厚的才華,是日本人的優秀傳統。」開篇就高能,我笑的書險些都掉了,後面幾乎是抖著看完,即便在蔡先生口中燒賣這麼難吃,在他離開日本數十年後,鬼使神差的回想起那全世界都找不到的獨特的味道。後來他到了東京築地,經過專賣燒賣的菅商店就買了一盒,這個菅是草字頭那個菅,店名用中文唸出來實在令人想歪,蔡先生描述:「拿回酒店放一粒入口,還是那麼難吃,但吃的是回憶,難吃也要吃下。」 而後他看了盒底的說明,原材料的部分最後面是「美味調味品」,他也直指這就味精了,然後感慨:「原來我們懷念的是那一大把味精。」這幽自己一默,看到這邊我已笑的不能自已。文末甚至附上菅商店的地址和電話,我也 google 搜尋過了資料都還是正確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體會看看。 接下來也是吐槽日本人中華料理的「中華丼」篇,我查了教育部字典「丼」這個字,其實正確唸音是膽或井,唸膽的時候指的是把物品丟進井中的聲音,唸井則是作井的異體字,現我們唸成動是因為日本料理的關係,因為日文是 donburi ,跟在名詞後面會減唸成 don 。 中華丼開頭蔡先生非常直白的寫著:「第一次試『中華料理』,你會大叫:『怎麼那麼難吃!』」實在讓人忍俊不禁,但跟燒賣一樣,這種匠心獨具的難吃會漸漸的轉變成難忘,一陣子沒吃也會讓人想念的。中華丼在蔡先生口中就日本中華料理中「代表性的最難吃的一道菜」,他進一步解釋中華丼,說有時候也會叫「五目丼」,指五種配料

EP1飲膳札記分享——烤烏魚子(美食與溫情的回憶錄)

散文集飲膳札記推薦 , 烤烏魚子篇閱讀分享 , 簡略介紹作者林文月 春節在即,各色年菜中烤烏魚子這一道佳餚令我念念不忘,藉由這道珍饈美饌,順勢推薦一本散文集,不單是食譜紀錄與更有滿腔情懷,正是林文月女士的「飲膳札記」。 飲膳札記中,林女士寫道:烤烏魚子,不可心急,需要費時耐性。首先去除烏魚子外層的薄膜,再取新鮮蒜苗斜切,切面蘸酒 ( 紹興或威士忌酒皆可 ) ,均勻塗抹上烏魚子,塗抹後在炭火或瓦斯爐上文火慢烤,另一面繼續蘸酒塗抹,反覆幾次,讓酒香跟蒜苗味道在溫熱的火力慢慢滲透,成品外皮帶點焦香,裏頭是鮮嫩的,趁熱食用最佳。 林女士和她二姊時常被指派去烤烏魚子,烤烏魚子最好要趁熱食用,所以要在開飯前才能開始烤製,飢腸轆轆又想著桌上滿滿的美食,搭配母親的催促,讓他心裡焦急懊惱。初中時應當是他家中最常食用烏魚子的時候了,當時他父親出任華南銀行總經理,因此逢年過節家中堆滿不少禮品,當時常見的禮物有兩種:海綿蛋糕和烏魚子。為保存烏魚子,他母親用白綿線穿過烏魚子吊在竹竿上,十幾二十副烏魚子掛在日式木屋的走廊晾曬,每當孩子們經過時,會摀住鼻子,即便多年過去,在動筆寫這篇散文時他仍記得那腥臊的味道。 不是特別誇張的描述和形容,只是簡簡單單的敘述,卻十分勾動人的饞蟲,好像在字裡行間能聞到烤烏魚子的香氣一般,弄得都有點衝動要自己網購烏魚子烤一波了。 飲膳札記這本散文集共有十九道菜譜,寫下菜譜的動機除卻紀錄作法與用料,更有藉著菜餚回憶親友知己的言行,充滿溫馨珍貴的情感,不單只是食譜,而是有著無窮感念的回憶錄。 另外簡略介紹林文月女士,生於上海,戰後返台,在食譜中可見台灣特色小吃和中式宴客大菜,文中可以窺見家境殷實,雖非驕奢,卻有對於吃食的精緻;中文系畢業,且有碩士學位,曾在日本留學,著名的翻譯作品有源氏物語、枕草子等,散文集有飲膳札記、午後書房等。 節錄一小段書中原話:「回想自己從不辨蔥蒜鹽糖到稍解烹調趣旨,也著實花費了一些時間與精力,而每一道菜餚之製作過程則又累積了一些心得,今若不紀錄,將來或有可能遺忘:而關乎每一種菜餚的瑣碎往事記憶,對我個人而言,亦復值得珍惜,所以一併記述,以為來日之存念。」   音樂來源 :晚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