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7風景區畫重點啦!循著文字的足跡,神遊天台山奇景——徐霞客遊記(二)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燁燁,決策向頂。」四月初三,早晨起來,果然陽光燦爛,於是拿定主意要去登頂。

「上數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往上攀登了數里路,到了華頂庵,又走了三里,快要到達山頂的地方,有個太白堂,而這路上都沒甚麼特別值得觀賞的地方。

「聞堂左下有黃經洞,乃從小徑,二里,俯見一突石,頗為秀蔚。」聽說太白堂左下有個黃經洞可以遊覽,於是走小路過去,走了兩里路,俯身看見一塊突出去的石頭,覺得這石頭頗為秀美好看。

「至則一發僧結庵於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其門,大為歎惋。」到了黃經洞,才發現原來是一位帶髮修行的僧人,在洞前蓋了個庵,怕風從洞裡吹出來,就用石頭把洞口給堵起來了,徐霞客因此感到十分惋惜。

「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重新往上走返回太白堂,循著路登上山頂,腳下荒草被強風吹的倒伏貼地,高峰上山風凜冽,草上甚至結著一寸多厚的寒霜。

「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放眼望去,四面山巒回還掩映,滿是盛開的花與玉般翠綠的樹,遠遠望去,精巧玲瓏,就像古人所說的仙境一般。琪花玉樹是古人指仙境中的花草樹木,我便解讀為徐霞客覺得這片山景美的像仙境了。

「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耳。」山腳下山花盛開,山頂反倒沒有這般絢爛顏色,推測是山頂太過寒冷的原因吧。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原路下山回到華頂庵,走過池邊小橋,越過三座山嶺。

「溪迴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所望。」溪水傍著山巒曲折環繞,一草一木甚至一塊岩石,都是森然茂密而美麗奪目的,轉過一地就一片奇景撞入眼中,大大的滿足了徐霞客對美景的渴望。備註慊字。

「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梁;」走了二十里,經過上方廣寺,到達石梁。方廣寺有上、中、下三寺,上寺已經因為火災破損了。

「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在曇花亭拜了佛像,沒有空暇仔細觀賞飛瀑。

「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梁飛瀑,忽在天際。」往下到了下方廣寺,從這邊仰視石梁飛瀑,忽然覺得,這瀑布就好似是從天邊潑灑下來的。

「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後行,猶及往返。」眼前景色已是美不勝收,居然還聽說斷橋和珠簾那邊的景致更引人入勝,僧人說吃飽飯再出發,也來得及往返一趟。

「遂由仙筏橋向山後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於是從仙筏橋往山後去,翻越一道山嶺,沿著山澗走了八九里路,便看到瀑布從石門傾瀉而下,迴旋流轉過三道溪灣,成了三種極致風景:

「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匯轉入潭;」最上層是斷橋,兩塊石頭斜裡插出會合一起,溪水奔流在石頭間,有破碎的水珠飛濺而出,最後又匯流進潭水中。

「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中層兩塊巨石相互對峙著,像是一扇門,水流被門約束,水勢甚是猛烈。

「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水從坳中斜下。」下層的潭口十分開闊,水流傾瀉的地方像是門檻一樣,從低窪處斜著流淌而出。

「三級俱高數丈,各極神奇,」三層瀑布都有數丈之高,景致是各有各極其神奇的美妙。

「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但循著瀑布層層往下,轉彎處視線受到遮掩,無法一眼就看到全部。

「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又走了一里多路,就能看到珠簾水了,水流下的地方平坦廣闊,因此水勢散漫又和緩,只聽得流水聲滔滔汩汩響著。

「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蓮舟不能從。」徐霞客脫了鞋光腳跳進草叢中,攀援著樹木,沿著山崖走,蓮舟上人沒法跟上。

「暝色四下,始返。」直到夜幕低垂,才動身回去。

「停足仙筏橋,觀石梁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沿路返回,到了仙筏橋又忍不住停下腳步,抬頭看去,夜色中石梁像是一彎橫臥的彩虹,瀑布飛濺而出的似不是水珠而是雪花,徐霞客沉醉在這樣的景色中,都不願離開歇息。


音樂來源: 晚安說nightalk

PODCAST已上架囉~可以在apple podcast 、sound on與spotify上搜尋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EP14隨園食單(飯粥單-粥)——袁枚對粥的高規格標準:水米融洽,柔膩如一(看來我的粥是入不了他的法眼了)

EP7飲膳札記(炒米粉)——每個母親煮的都是世上最好吃的!(獨特的文化傳承,擼起袖子學起來再傳下去)

EP1飲膳札記分享——烤烏魚子(美食與溫情的回憶錄)